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园地>水苑随笔
忧国念家 铮骨柔情

发布时间:2015-12-18 作者:庆宁 汪思思 来源: 浏览:1730次 字体大小:【

     今年清明时节,CCTV做了一个专题,重读抗战家书。人民大学出版社不久后重新收录了这些感人家书,出版了一本《抗战家书》,记录了张自忠、蔡炳炎、左权、戴安澜、赵一曼等抗战先辈30余封家书以及家书背后的故事。谨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纪念。

    一封封泛黄的家书,揭开尘封的记忆,为后人展现一颗颗赤子之心、一个个战场上的英雄之魂。翻看这些家书,最早的写于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最晚的写于抗战刚刚结束、涵盖14年中国抗战的全过程。这些家书有热血男儿在沙场写给父母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殷切叮咛;既有同胞兄弟之间的患难与共,也有恋人之间的脉脉深情。读着这些家书,眼眶湿润,内心激动,思绪万千,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温暖的家,是这群愿意放弃生死,离开家人,却不愿意让敌人进犯国土半寸的英雄换来的。他们带着守护国家疆土之心,踏上不知能否归还的壮烈之路,尽管如此,他们毫不退缩,抱着必胜的信念勇往直前,“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了民族解放和家园安宁在前方的战场挥斥方遒,甘洒热血。
    “志兰:……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国内局势将如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我担心着你及北北……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这封家书是是37岁的抗日名将左权壮烈殉国前写给爱妻刘志兰的一封信,一句别时容易见时难,道出了多少辛酸。北北是将军年幼的女儿,书信中流露出一个久经沙场铁血男儿对妻子女儿的款款深情,他不舍得离开妻子和女儿,但是在民族大义和维护国家安定面前,他必须做出抉择,因为他知道,这是国家的正义之战,这是民族的生存之战,无数的家庭都在战火中被摧残,只有坚定信念,才能将敌人赶出国土,还给亲爱的妻女以及无数等待战士回归的亲人们一片平和的净土。
     吉鸿昌在1934年11月24日走上刑场前几个小时,分别给妻子,给三位弟弟及同乡好友都写了书信,“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短短几句,包含多少血泪,字里行间透露着大义凛然的豪气。写完这些信后,他从容走上刑场,以手指为笔,写下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何等的慷慨激昂,却又透着一股悲愤,壮烈就义。
   蔡炳炎的家国情“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唐仁玙对妻子“留得重逢相对流”;方惟善“叔侄同荣效国命;程雄“愿献头颅保中华”…… 一封封感人泪下的家书,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还有无数不被知晓,没有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的战士们,他们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每天都在前线奋战,前方的道路虽然生死未卜,但身后牵肠挂肚的亲人是他们坚守的源泉。战场上,敌人硝烟弥漫;家园里,亲人日夜守望;何时才能团聚,何时国土才能永远安康,不受侵犯。这些将士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以坚定的精神之魄,对抗敌人残忍的炮弹,对抗没有道理的侵略剥夺。守护了正义,保卫了疆土,让亲人和现在的我们在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里幸福的生活。
    70年后的今天,是你们曾经梦想过的明天,如今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和平自由,是你们用热血和真情换来的。你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我们不曾忘却,你们誓死捍卫的家园,我们好好守护。你们的精神一直都在,让世代的中国人尊重和敬仰。透过这一封封珍贵的家书,我们看到的是希望,是凝聚民族的力量,是现代人们的精神之钙,你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点亮中国梦想,在世界的中心闪着光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