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园地>水苑随笔
传 承

发布时间:2023-05-05 作者:给水设计室 陈媛媛 来源: 浏览:887次 字体大小:【

正值五一小假期,刚好有空,也有闲情读一读书架里的闲书。不想漫不经心读到一句李益的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首诗多被后世认为是写给那个曾经被他辜负的女子,霍小玉。这段故事甚至被编成了传世的话本子,叫做紫钗记,远比李益其人要出名。

想起我年少曾读到过的一本小说,有个角色的名字叫做李西楼,而这句诗正是与他相爱的女子的判词。彼时我只觉得这诗好,然而读过这诗背后的故事才觉出作者选这句判词的深意,这是她给读者的一个彩蛋,一个需要一把简单钥匙的礼物盒。

这把简单的钥匙,是独属于民族的钥匙,是一段血脉里传承的密码。

还记得幼年时父母忙于工作,为了让我老实呆在家里不调皮,给我挑选过很多小画书:孔融让梨,张良拾履,曾子烹彘…里面的故事陪伴了作为独生子女的我孤独的童年。再后来上了学,课本上的文言文课文又充斥了我少年时代的每一堂早课:围魏救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每一个典故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文字好像密码,对应的是中华血脉中流淌的古老文明的传承,是浸透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文化浪漫。

一句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典故被引用,用旧故事来讲新故事。

人类在时间的长河中何其渺小,然而思想的力量却能依托文字,借着文明传承的东风,跨越千百年来到我们面前,演绎那一段人生的故事。就像当年的那一花一叶早已枯萎,被诗句带到我们眼前却依旧鲜活,竟能够抵御奔流的无情时光的侵袭。

去年网络上流行过一种文体:你要写…,就不能写…,你要写…。

你要写少年意气,就不能只写少年意气,要写“须知少年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你要写思念,就不能只写思念,要写“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你要写遗憾,就不能只写遗憾,要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倒觉得很符合我们文化的心境。太直白未免无趣又唐突,而含蓄又不失真切,共用一段相同的独属密码反而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浪漫。

经过一个隆冬,上班路上的河堤长出郁郁葱葱的野草,在四月柔和的阳光里,映照进匆匆赶路的我的眼。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是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好像这景就是这词的解析答案,看一眼就醍醐灌顶。我自然很早就读过这句诗,可通过这景才更了解这句词的精妙,景虽非当年的景,词却是亘古烁今通用的词。就好像无数描写河山好景名胜古迹的诗句,读诗空想已是绝妙,但当你站在那景面前才会感受到与诗人相同的感受,才感叹如自己这般才疏学浅也总有一两句前人妙句可吟。

我们是幸运的,拥有漫长的未曾断代的文明,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作品,更因为义务教育的普及,没有一个孩童不是在朗朗上口的诗词诵读声里长大的。好像我们生来就被民族文明的因子浸泡着熏陶着,锤炼着我们身体里那把针对中华文明的万能钥匙。

为何我们在听到电视剧《庆余年》中,主角范闲在大殿上背的诗句会感觉热血沸腾,甚至这片段一度在网络上热搜霸榜。他吟的每一句诗我们都会背,都曾学过,都是潜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文化自信,自古文人多狂生,所以当这些诗被运用被肯定我们与有荣焉,好似在这殿上狂态毕露诵着这些历史长河涤荡出的珍珠一样的词句的人,是我们自己。

为何我们在听到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给多少银钱还多少公道的讼师程仁清谈及过往理想时的颓唐讽刺会觉得那样悲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这四句话掷地有声,震聋发聩,要有多少坚定真诚热爱与真心才能写下;又是怎样的人才能够毫不心虚的将这四句话作为人生理想的座右铭,那是一个少年满腔热血的拳拳赤子之心。让我想到另一句相似的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原来曾经是那样一个人,何以会蹉跎至此。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些都是我们通过文化传承才能解读到的信息与情感共鸣。

我深愧我并非是一个创造者,我只是一个卑微的勉强的运用者,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这样经得住时间打磨的作品以丰富这个先驱们留下的巨大的文明宝库;然而又感慨自己足够的幸运,在前人留下的丰厚的矿脉里,偶尔能够拾得只字片语的启示,就足够受用终身以学习。 

我永远以我们的民族我们的血脉我们深厚的中华文明而自豪,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将随着一代代孩童们的成长而获得传承。

难寻少年时,总有少年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